时间:2022/8/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从年开始,华语乐坛诞生了很多以“原创”为卖点的综艺。从《歌手》“原创季”,到《这!就是原创》、《我是唱作人》,平台把“做原创”当作新的市场增长点。

《歌手》的“歌王”刘欢在湖南台的帮助下创立了“刘欢音乐基金”,加上多年前同样在他推动下立项并取得不错口碑的《中国好歌曲》,人们一直盛赞刘欢对华语乐坛的远见与“情怀”。

的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好的原创音乐作品是音乐市场最直接的助推剂。

在短视频平台占音乐传播比重越来越大的现阶段,抖音和快手也积极的布局自己的音乐造星计划,参与到国内音乐生态的建设。通过平台去中心化的特点让更多“草根歌手”的作品被受众知道,捧红了摩登兄弟、陈雪凝、隔壁老樊等音乐人。即实现了平台在音乐传播层面的“自我造血”,又帮助华语乐坛“推”出了几位新星。

总而言之,做原创音乐是一件既有意义又能实现商业价值的双赢的事情。不过,也不能说我们有了更多原创音乐就不需要翻唱老歌了。

最近《创造营》因为有选手翻唱陈洁仪的《喜欢你》实现了一次“出圈”;去年台湾音乐人颜人中凭借翻唱曾轶可《有可能的夜晚》开始在大陆走红;杨千嬅的《处处吻》被广泛翻唱让年轻一代看到了港乐的生命力;前阵子怼《惊雷》的杨坤的《答案》也在短视频平台上翻红过,成为经典的BGM......更不要忘了,无论是《歌手》还是《中国好声音》甚至古早的《超级女声》都是通过翻唱“发家”的(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李宇春《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她》、和周笔畅《笔记》)。

因为我们刚经历过华语乐坛最蓬勃的年代,很多宝藏作品仍有翻红的潜力。以老歌作为载体,仍有可能为节目创造无限可能。

最近这几年,中国的音乐市场一直在稳步发展。盗版音乐被有效控制,更多的音乐人可以通过数字唱片获得收益。TME音乐(腾讯音乐)集团甚至比Spotify和AppleMusic这些老牌全球化的音乐App更早实现了盈利。

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市场越来越健康了,音乐人的版权意识提高,希望能收获到因自己作品被使用而得到的合法利益。综艺节目或者其他传播平台,在使用音乐的时候同时也需要习惯获得授权。

这就是我要讲的,原创音乐节目制作情怀之外的“难言之隐”。就这个授权与被授权的过程,在现阶段想要顺利实现并不容易,起码要经历“三道坎”。

第一道坎:资金

在去年《我是唱作人》第一季的交流会上,节目总监陈伟就曾提到过:“有些版权方要价很高,有的歌想在节目中唱经常被要到万、万的天价。”仔细算来,这并不是一笔有性价比的交易。

值得庆幸的是,音乐综艺在综艺大类中属于传统类型,受众广,因而基本都是“大制作”。广告商愿意投资,花几千万请歌手都不在话下,如果真的有必要买版权,这笔钱并不是大问题。

但“资金问题”可能是整个授权过程中最好解决的一道坎。

第二道坎:繁杂的授权过程

前文提到了,我们的市场在向成熟的方向发展,相关政策和产业却没有跟上。因而总会发生:音乐人们时常发现自己“被侵权”但却投诉无门,相关节目总想“找授权”却时常找不到门路。

去年的中秋晚会上,谭维维翻唱了一首《敢问路在何方》,除了有“全新编曲是否合适”的争议之外,原作者许镜清同时发微博质疑“并没有收到授权申请”。

今年,音乐团队“音阙诗听”同时通过微博维权,指出其团队创作的《芒种》和《红昭愿》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王牌对王牌》、《快乐大本营》等节目超过10次的演唱、使用和改编,但完全没有经过授权。

这些国家的大型平台,在传媒行业浸淫多年,怎么可能没有版权意识呢?因此我倾向于相信他们是被繁杂的授权过程掣肘了。

寻求授权是一个“繁杂”的过程(以“某首歌”代指):

首先要与音著协进行交涉。

如果音著协收录了“某首歌”的版权,通过音著协,寻求授权的一方将可以获得作品的:复制权、广播权、表演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如果“某首歌”没有被收录,比如对方是独立音乐人,作品全部版权都在自己的手里,那么就需要找到音乐人所属公司并与该公司协商。

通过了音著协的“助攻”就可以翻唱了吗?不是的。

综艺想改编并发布一首歌,一般需要:表演权、署名权、广播权、复制权、改编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这九种权益,音著协只拥有这九项权益中的四项。

如果是竞技类的综艺节目,一般是要对作品进行重新编曲的。因而获得“改编权”更是“重中之重”,因而接下来可能需要想办法联系到音乐的原作者商议授权事宜。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这些流程走完后,就可以进行翻唱了。

第三道坎:时间成本

假如“你”作为节目的主办方,对音乐版权报以极大尊重,背靠大平台预算无上限,“你”获得完全的演出许可,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乐队的夏天》去年正巧做了这件事。节目组将授权事宜交给了街声,街声联系了数十家的版权公司,用了八个月的时间获得了全部作品的演出许可。

“八个月”这对于周播节目的选歌而言,太奢侈了。以《青春有你2》为例,节目从拍摄到播出后期的时间也不过三到四天(当然这是极端情况)。

再一次假设“你”是一档节目的制作人。所有的程序都在按着既定目标走,唯独有一期节目中的一首歌授权的问题没有谈拢,如果你是节目制作方你会怎么办?你会“先上车后补票”吗?或者,如果这次“翻唱”没有被版权方发现,你就可以免去麻烦同时省下一小笔钱,你是否会想“赌一把”?

印象里《歌手》中逃跑计划翻唱李宗盛《给自己的歌》、杨坤翻唱茄子蛋的《浪子回头》仅仅在节目播出时出现了一遍,最后没有在网络视频版本中和音乐平台上被播出。可能就是因为获得版权授权速度,赶不走节目制作速度,只好“先上车后补票”最后没有谈拢导致的。

平衡繁杂被授权过程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节目制作成本,一直以来都是各大综艺中难解的一道题。

不过,华语音乐市场作为一个越发成熟的市场,一切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针对音乐人版权的保护: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侵害知识产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件确定损害赔偿的指导意见及法定赔偿的裁判标准》,较为细致地明确了各类侵权法定赔偿的相关标准:

第三章中规定了音乐作品法定赔偿的裁判标准,以作词、作曲、录音并演唱且拥有所有权利的原创音乐人为例,若音乐平台未经权利人许可便上架了他的作品,提供播放与下载,同时该独立音乐人知名度一般、被侵权的音乐作品热度也不能进入排行榜,那么每一首作品的赔偿金额为元。

对于音乐版权的保护,立法在逐渐走向成熟。

寻求授权的层面:去年的11月20日,腾讯云发布“版权音乐助手”,帮助需要使用音乐的内容创作者更容易的获得作品的完整授权。同时,很多创业者看到这项业务的发展前景,批量的取得音乐作品授权并对接版权方与需要授权一方,开展针对音乐授权的业务,且在近几年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健康的成长了。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就可以看到版权方与内容创作方可以成熟的进行版权交易并实现成熟的一天。产业越发成熟,各个平台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发新的节目,制作音乐综艺更多的是因为热爱。

---End---

部分参考资料:

1、维权不断、立法推动、巨头布局,商用音乐市场再起变局?,音乐先声

2、《青春有你2》背后的平台逻辑:扩圈的综艺和可开发的IP,界面新闻

3、如何评价中秋晚会谭维维版敢问路在何方?,朝阳市群众

最近没有看到合适的素材,最后定了一个科普向的选题,写的可能有点枯燥。喜欢文章的朋友欢迎持续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1430.html

------分隔线----------------------------